-
2025-05-20安徽峰達2025年春游團建活動總結
-
2025-04-02“2024年終總結暨2025開年啟勢會” 活動總結
-
2024-01-16安徽峰達2023年終述職會議暨2024年戰(zhàn)略任務部署會議
行業(yè)資訊
心血管疾病,又被成為人類健康的“第1殺手”,這種疾病的危險性已經無需多言。但今天,想和大家探討的,是一個非常非常罕見的名詞——心臟腫瘤。
癌是由上皮組織發(fā)生的惡性腫瘤,心臟中沒有上皮組織,所以不會有原發(fā)性癌的發(fā)生。
除此之外,還有一點就是:
心臟是人體血液循環(huán)的“泵站”,心臟中血流速度很快,絕大多數(shù)轉移癌細胞沒機會“站穩(wěn)”就被血液又帶出心臟,也因此,心臟成為轉移癌的罕見區(qū)域。
心臟腫瘤手術率僅占心外科手術的0.45%~0.85%,由于缺乏典型的臨床癥狀,漏診率高,目前尚無心臟腫瘤的診療指南。

心臟腫瘤真的存在嗎?
在上世紀50年代中期之前,原發(fā)性心臟腫瘤往往只見于尸檢報告中,其中原發(fā)性惡性心臟腫瘤罕見但危害大大。
隨著超聲心動圖、體外循環(huán)技術的發(fā)展,臨床可以較早地診斷和治療心臟腫瘤。特別是三維超聲心動圖、多層心臟CT(MDCT)和心臟磁共振成像(CMR)的應用促進了心臟腫瘤的及時診斷。
臨床癥狀表現(xiàn)
累及心臟的腫瘤可能通過循環(huán)梗阻、干擾瓣膜、直接侵犯心肌層、侵犯鄰近肺組織或栓塞,或者通過全身癥狀的產生而引起癥狀。
除了有全身癥狀的腫瘤,心臟腫瘤的體征和癥狀通常取決于腫瘤在心臟的定位,而不是其組織病理學,可通過多種機制引發(fā)癥狀:
1)栓塞,通常是體循環(huán)栓塞,但也可能是肺栓塞。主動脈瓣和左心房腫瘤導致栓塞的風險*大;
2)阻礙血液循環(huán)通過心臟或心臟瓣膜,從而導致心力衰竭癥狀;
3)干擾心臟瓣膜,引起反流;
4)直接侵犯心肌層,可導致心肌收縮力受損、心律失常、心臟傳導阻滯,或者伴或不伴心包填塞的心包積液;
5)侵犯鄰近肺組織可能引起肺部癥狀,且可能類似于支氣管肺癌;
6)全身性或系統(tǒng)性癥狀。
心臟癌癥狀容易被混淆
心臟腫瘤患者通常會呼吸困難,心臟周圍出現(xiàn)區(qū)域性疼痛,易疲勞胸悶,惡心、發(fā)燒、體重減輕、盜汗等一系列非特異性癥狀。這些癥狀和其他心臟疾病引發(fā)的癥狀類似,因此,給心臟腫瘤的有效診斷帶來了困難。
目前心臟腫瘤的診斷,主要依據(jù)患者的臨床病史,輔以超聲、CT或磁共振成像掃描技術。
治療方面,由于大多數(shù)心臟腫瘤是良性的,因此常通過外科手術進行治療。心臟產生腫瘤應及時切除,否則腫瘤脫落下來的碎片很容易阻塞正常血流而引發(fā)中風。
對于惡性心臟腫瘤疾病,除了手術治療外,還要結合相應的化療藥和放療處理。但很不幸的是,這些手段目前還不能做到全治好惡性心臟腫瘤。
心臟腫瘤診斷首先需定位病變中心位置,如腔內、壁內、心外膜等。明確病變邊緣是否清晰有助于區(qū)分壁內病變及心外病變。灌注掃描及LGE序列可提示病變血供,有助于縮小鑒別診斷范圍。
來源于煙臺普羅吉生物